
闻名遐迩的巴克图口岸地处北纬46°41′,东经82°48′,海拔460
巴克图口岸有200多年的通商历史,清乾隆二十九年(公元1764年),塔城边民与俄罗斯边民之间的商贸活动已经开始,乾隆三十年(公元1765年),继伊犁之后,塔尔巴哈台就被清政府增辟为新的官方贸易点。来自祖国内地各种织工精美、质地优良的绸缎和茶叶在这里成为主要的商品与哈萨克的马、牛、羊等进行交换,塔尔巴哈台成为全疆第二大贸易中心。个别年份这里的交易量还超过第一大贸易中心的伊犁,堪称“草原丝绸之路”上的一颗明珠。当年从内地运至新疆的丝绸总共是7700匹,其中运到塔尔巴哈台的是1500匹。在塔尔巴哈台交易最多的一年(公元1767年)是5000匹丝绸织品。这里设立的楚乎楚牧场就有交易得来的马4000余匹。开展贸易没有几年,塔尔巴哈台的丝绸贸易就呈剧增态势,这是由于哈萨克商队选择就近贸易的结果。以后清政府采取提高丝绸价格的办法,把这里的一部分商队分流到了伊犁,但在乾隆后期仍有一些年份如1783年、1787年、1788年,塔尔巴哈台的丝绸贸易额均超过伊犁。乾隆年间,清政府在塔尔巴哈台开展丝绸贸易共31年(公元1765—1795年),总共交易量约8万匹。1851年,清朝政府与沙俄政府签订了《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》,这是塔城巴克图口岸对俄(苏)官方贸易的开端。1852年,沙俄在塔城设立贸易圈。从此,俄国商品大批进入塔城,同时新疆土、畜产品亦通过口岸输入俄国。
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初期,新疆省政府采取闭关自守政策,巴克图口岸暂时关闭,但民间贸易未断。1920年5月,中国与苏联政府签订了《伊宁临时局部通商协定》,中苏贸易又开始恢复。1924年,中苏两国又签订了新的通商章程后,苏联在塔城设立了领事馆、商务处、苏新贸易公司等管理商务的部门,巴克图贸易量大增。1931年,苏联土西铁路建成后,从阿亚古斯编组车站,径直到塔城不过
在地委、行署的大力支持下,目前巴克图口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,口岸机构健全,服务优质高效。
巴克图口岸辐射俄罗斯、哈萨克斯坦8个州、10个工业城市,均是俄罗斯国、哈萨克斯坦国重点发展的新兴城市,人口集中,交通便利,重工业基础好,经济互补性强,市场潜力大。口岸与哈萨克斯坦东哈萨克斯坦州为邻,距哈方巴克特口岸
![]() |
![]() |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关注塔城市政府网微博 |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关注塔城市政府网微信 |
Copyright@2005-2020 www.xjtcsh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 | |
开办:塔城市人民政府 主办:塔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:塔城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| |
本站所刊登的各类新闻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,均为塔城市人民政府网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禁止复制镜像。 | |
版权所有:塔城市人民政府网 ICP备案号:新ICP备1300094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:6542010014 新公网安备:65420102000003号 | |
办公地址:塔城市行政综合办公大楼二楼B207室 | |
今日访问:0人 您是本站第: 0 位访问者 | |
建议使用IE8.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|